当前位置:首页 >> 检察在线 >> 文化育检
检君手记⑤ | 来,让我们帮你好不好?
发布时间:2020-08-07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1658
字号:【  
 
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不到一年,让我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思考和体验。我开始学着转换身份,用温柔或是严苛的语气,与比自己小很多的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交谈,教导或是安慰他们,帮助他们重振信心,为他们驱散阴霾;我开始学会换位思考,渐渐明白许多人的身不由己,懂得了是非黑白并非绝对;我深刻认识到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重量,它与许多人的未来紧密联系,我愿意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处世温度,为孩子们的青春保驾护航。
 
 
记得第一次与检察官一起讯问一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他明明才十多岁,却早已是一名盗窃惯犯,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世故,对我们的教导与训诫也早就听腻了似的,满不在乎。

虽然他口头上“老实”地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可他的不以为然让我非常难过,我也担心以后他再次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出现。
他正处花季年华,本应该无忧无虑,被家长呵护着疼爱着长大,是什么让他变成了如今这幅模样?当时的我缺乏经验与阅历,难过之余也不知道该对他说些什么,不知是该狠狠教育他一番,还是该温柔耐心地引导他。我想打碎他满不在乎表象下的厚厚铠甲,可是很多问题不知道该如何问起。
 
这种不知所措带给我满满的挫败感,让我意识到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不容易。这个工作要求我转换身份,在协助检察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社会正义的同时,还要当好“心灵引路人”,去探寻每一个案件背后隐藏着的“顽症痼疾”,然后对“症”下药,引领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重回正轨。
 
  从那以后,于我而言,犯罪嫌疑人不再是简单的户籍、年纪、学历等这些基本情况的相加,我开始更多地去探寻卷宗外的信息。
 
  我见过,一个屡教不改、品行恶劣的少年,心里却时时牵挂着家中重病未愈的奶奶;我见过,用最狠毒的话骂自己的孩子没有出息、连看也不愿看他一眼的家长,一出讯问室眼泪就控制不住流下来,边哭边跟我们说他真的是个很好的孩子,希望我们给他一个机会。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世上没有绝对的是非黑白,学会倾听,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去探寻黑之下的白,找出恶之中的善,就是我们把迷途羔羊带回正轨的突破口。
 
于是我主动去了解他们实施犯罪行为之前的成长背景,尝试去思考他们的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状况及可能的原因,在提审或是做社会调查时向他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我们知道你的不易或是难堪,但是你面对困难、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对,来,让我们帮你好不好?
 
 有了这一层认识感悟与实践,我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显得更加从容。
记得有个误交损友的男孩,他开车帮朋友把几箱“饮料”送去给顾客,但这批“饮料”其实是毒品,他因此涉嫌贩卖毒品罪被公安抓获。
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我们跟这个男孩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也向家长、老师了解了他的情况,发现他本性不坏,在家里在学校都表现很好,他也并不知道这批饮料是毒品,只是被朋友利用才帮忙运输,所以承办检察官结合案情依法对他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

在宣布决定的那天,男孩穿着校服,带来了他最近的成绩单以及奖状,感谢我们让他能够继续在学校读书的同时,还向我们保证:一定不再盲目结交朋友,一定会努力读书,争取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他真诚的承诺里,我看到了希望,也深切感受到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意义:把人性的温暖与法律的威严相结合,用爱挽救犯罪,用心呵护未来。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它需要我们办案人员的耐心、细心,去倾听每一个未成年人的成长故事,发现他们心中隐藏的渴望或是痼疾,还需要我们提升自己的眼界与心界,看得远一些,想得多一些,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不同成长环境与身份背景下的身不由己。
 
这份工作是有温度的工作,它融汇了关怀、抚慰、包容、接纳这些关键词,以爱心换真心,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他们的青春保驾护航,是我们未检人不断追求的价值与意义!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头条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