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瓶上设置二维码,可以查看气瓶溯源轨迹。”“民众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和配送是关键。”“送气员要培训后持证上岗,配送环节需要强化监管。”
4月3日,梅县区检察院牵头召开工作座谈会。会上,检察机关通报了一起非法经营瓶装液化气刑事案件办理情况,现场向有关单位送达《检察建议书》,提出优化行政执法方式、强化末端配送监管等方面的建议。与会的住建、交通运输、发改、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单位的业务骨干围绕筑牢燃气瓶全流程管理安全防线积极建言。
安全生产无小事,而瓶装液化气不仅关系安全生产,更关系群众生命财产。近年来,餐饮行业液化气泄露导致的安全事故引起了社会公众广泛关注。梅县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辖区内倒卖非法充装瓶装液化气的违法犯罪线索,且部分餐饮场所存在购买、使用“黑煤气”的行为。为了打击倒卖瓶装液化气的犯罪行为,该院组建了办案团队,办理了杜某涉嫌非法经营瓶装液化气刑事案件。被告人杜某自2020年至2022年5月,在未取得瓶装液化气经营、运输、储存等许可的情况下,从客户手中收集空瓶后,自行驾驶未取得危险品道路运输许可证的厢式货车,到外地充装液化气,然后采取运输途中沿路派送等方式进行销售,从中赚取差价。购买者多为餐饮店主和城中村居民。2022年9月,经梅县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判处杜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2万元。“我们在办案该起刑事案件中,也发现行政机关职能部门对瓶装液化气运输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及时向本院行政检察部门移动了线索。”承办检察官表示。从一案办理到一域治理,需要注入更多的检察智慧。梅县区检察院调阅分析了2021年以来该院办理的案件材料,通过与行政机关职能部门座谈交流、深入瓶装液化气相关企业和供应站走访调研,进一步掌握了该行业现状以及行政监管存在的问题,结合办案实践撰写了《关于加强辖区瓶装液化石油气行业综合治理的调研报告》,为区委、区政府加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提供有益参考。经过专题调研后,梅县区检察院决定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检察建议发出后,被建议单位积极行动,查处“黑煤气”违法案件3宗并扣押液化气瓶484瓶,排查整改餐饮企业安全隐患455处,建成区级液化气配送中心1个和乡镇配送点22个,对1914家餐饮企业开展安全培训,共开展燃气入户安检及宣传3.6万户……一串串数字背后是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合力守护燃气安全的生动实践。6月19日,梅县区检察院联合被建议单位一起到部分液化气配送站和餐饮场所开展检察建议落实情况“回头看”,发现液化气末端配送管理有了明显改变,餐饮经营者安全用气的意识也进一步增强,瓶装液化气运输管理更加规范。“现在的瓶装液化气虽然贵一点,但来源渠道正规,配送服务周到,我们买来用也很放心。”位于城中村的一餐饮店杨姓老板的短短数语让承办检察官很暖心。检护民生,就是要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举措,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